重要公告
氢能领域两项标准正式发布,推动碳足迹评价和氢气品质检测规范发展

来源:中国氢能联盟      发布日期:2023-04-26

4月23日,由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发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归口的《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碳足迹评价方法及要求》(T/CAB 0245-2023)、《移动实验室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氢气品质检测通用技术规范》(T/CAB 0246-2023)两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分别为制氢设备碳足迹评价领域、移动实验室氢气品质检测领域首个标准化文件。

1682490887604435.png        1682490887368345.png

  

01 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碳足迹评价方法及要求

碱性水电解制氢技术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之一。美国、欧洲和日韩均将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视为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推进整体技术研发。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对氢能成为真正意义的低碳能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等部委多次强调产品碳足迹的重要性。从我国落实“双碳”目标的工作需求来看,有必要开展碳足迹评价、推动建立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碳标签制度等,也有利于强化企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责任,营造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我国重点产品出口和提升相关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碳足迹评价方法及要求》(T/CAB 0245-2023)主要规定了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的碳足迹评价依据、评价范围、碳足迹计算方法、数据收集原则、数据质量要求、取舍原则、分配原则、碳足迹评价报告要求、产品碳足迹标识等内容。本标准为量化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碳足迹提供方法,并为判断系统碳排放属性提供依据,引导高碳排放生产工艺向绿色清洁工艺转变,并鼓励开发新的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制备工艺。


02 移动实验室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氢气品质检测通用技术规范

氢能是我国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气品质保障是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与规模化应用的基本条件。我国《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针对油气储运、生产加工、氢能利用等应用场景关键设备和部件安全连续、高效的检测需求,实现产品质量分析等关键环节的智能检测。然而,固定实验室检测从取样、样品运输到分析的时间通常超过一周,样品运输环节耗时长,同时还带来了样品二次污染的可能性,这就对氢能规模化发展带来很大阻力。因此,建立移动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氢气品质检测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实现氢气品质现场分析检测势在必行。

《移动实验室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氢气品质检测通用技术规范》(T/CAB 0246-2023)规定了移动实验室氢气品质检测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测方法。通过移动检测实现对现场氢气样品测定,使得能够应对氢气突发质量监督检查与事故应急处理,同时有助于降低大规模商业化氢气成本。

 

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组织行业专家和相关企业共同开展了两项标准的制定工作,在标准制定过程中,阳光氢能、中船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隆基氢能、考克利尔竞立、苏州希倍优、爱德曼、天津大陆、南通安思卓、中电丰业、江苏安凯特等国内主要水电解制氢系统厂商和供应商,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国家能源集团氢能公司、三峡集团等制氢企业,铠爱分析仪器(上海)、上海计量院、青岛计量院等计量检测机构积极参与,使标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代表性。

中国氢能联盟始终致力于构建和完善氢能产业链标准体系。下一步,联盟将继续开展氢能标准体系梳理、标准制定及推广工作,高质量推动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进步,为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联盟力量。